虽然twitter我在07年1月份就注册了,嘀咕09年初才上线,但是积极投入其中的时间其实差不多,但是从一开始嘀咕我的跟随者猛增,到现在停步不前,而twitter上的follower稳步上升,我不得不去考虑这是为什么,因为几乎两者的话题我都是一样发送的。按照道理应该差不多的,现在我在嘀咕的跟随着为344,而我twitter的follower马上就450了,而当时我的嘀咕跟随快到300的时候,twitter上还不到100。
当然嘀咕和推特是两种不同的东西,不仅仅是一个在国内,一个在万恶的美帝,一个有审查,一个没有审查或者很少审查,一个中文一个英文,而是两个平台人群的特质是不同的,嘀咕上更加生活化,大家几乎都是谈自己的生活上的小事情。而推特更加新闻化,个性更加张扬,当然还有很多愤青。你可以最快时间在twitter上了解世界上最新的重要消息,可以在twitter上碰到很多怪叔叔或者怪萝莉,含有很多政治贴,这个在嘀咕上是比较少的,但是在嘀咕上气氛会轻松一些,更像自己的纯粹的叽叽喳喳。
就目前而言,我觉得嘀咕还有几个地方不够好,当然纯粹是个人意见。
1不够开放。虽然嘀咕声称是国内最开放的围脖,并且开放了api,但是不知道为什么,我总觉得嘀咕很多地方是有限制的。比如当年饭否还在的时候,有很多人开发的软件或者客户端或者其他应用,再比如twitter从各种手机到各种网页客户端,第三方工具非常多,但是我感觉嘀咕的那些第三方多数是嘀咕官方开发的,其他人开发的比较少,还有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把嘀咕作为一个转发消息的中转站,而不是在嘀咕最终停留。
2操作界面不够舒服。尤其是转嘀或者叫RT功能。下面先看twitter的操作方式:
上图是twitter一个客户端Mixero的界面,其实其他的web或者桌面客户端都大同小异。首先,界面很整洁,没有其他任何多余的部分,当你鼠标移动到哪一条推上,这条推后面就自动显示几个按钮(红线部分),一般都有回复,转推,收藏,这样几个,某些客户端可能功能更加强大,但是基本这三个都是有的,想做什么鼠标一次点击就可以了!
回复和收藏就不多说了,重点是RT,twitter上你点击RT以后,就会自动在你想转的那条原推前面加上一套[RT]作为标记,而这条推的内容你是可以修改的。也就是说,你是想把自己的话放在原推的前面或者后面都是可以的!或者说该推已经被很多人RT了,自己再RT的话,可能就超过140字符限制,这个时候可以自己根据需要进行删减。刚开始twitter上各种RT格式都有,有人放在原推前面,有些人放在后面,不过现在大家已经开始约定俗成一个格式:【自己的评论 RT @前一推ID 前一推内容】这样的方式最容易了解原推意思又不容易跟自己的话混合起来。
比如看上图的那条我正要RT的话,前面已经有好几个人RT过了。然后原推讲述了一个事件,后面的人纷纷加上自己的观点,清晰明确。
而再反观嘀咕,假如我想转嘀某人的话,需要的动作有:
在这条嘀咕后面会出现一个[点我],然后出来一个云彩,这里一共有[分享],[转嘀],[有趣嘀咕],[有趣嘀友],[邀请],[推荐],[举报]七个按钮,并且这朵云彩是需要一个展开的过程,展开后还需要在这么小面积密密麻麻的七个按钮中找到转嘀才可以!不知道嘀咕官方有没有统计过,在这个位置,有多少人点过[有趣嘀友],[有趣嘀咕],[邀请],[推荐],[举报]这几个按钮,反正好像我自己就从来就没有点击过。如果这几个按钮从来就没有人点击或者点击的人非常少,那是不是可以考虑把这几个按钮删除掉?然后这条嘀咕后面可以出现四个按钮:[回应],[收藏],[分享(点我的那个位置)],[转嘀],甚至我觉得分享那个也没有太大必要!尽量让这些最常使用,使用频率最高的地方,鼠标点击的动作最少,尽量一次点击就可以搞定!
而有趣嘀咕和有趣嘀友,在嘀友广场已经有了,邀请这个几乎没用,需要邀请什么呢?这个也没有必要出现在这里,而举报更加没有必要,这个放在整个嘀咕页面下面有个链接就可以了。
而单看转嘀这个部分:
由于这里是直接自动添加一个转嘀:@username 的标签,所以为了让自己的话跟原话有所区分,需要自己加一个分隔符,不如我后面的那两个斜杠。这里跟twitter相比比较死板。
更加重要的是,当你在转嘀的时候,里面的用户名都变成了一个个链接:
这样占据了很多字符空间,这句话本来是很少的,不到30个字,但是经过两次转嘀,就已经提示超过一个字了。这样就无形中限制了很多转嘀的机会!如果又想转嘀又想让后面的人知道自己对某个事件的看法,就不得不让别人的转嘀内容删掉清理才可以!
如果是两个人聊天无所谓,但是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,只有RT转嘀才可以让信息更快的传播,可是嘀咕这个特性无疑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这一点。所以我现在感觉自己在嘀咕的圈子越来越小,所交流的一直都是那么几个人,已经很久没有新面孔了。
而我认为这就是是在twitter自己的follower不断稳定增加,而在嘀咕上的跟随常年不变的根本原因。因为转嘀的不方便和转嘀范围太小,只是信息传播永远在有限的几个人之间。
3 如果原嘀包含有某个频道,回复这条嘀咕的时候会自动加上该频道!(这是什么意思呢?)
4还有一个很严重很严重很无语很崩溃的问题就是,我已经说过很多次了。就是当有条未读嘀咕已经被我回复过以后,那就意味着这条嘀咕已经从未读变成了已读,可是在右边侧栏【回应】还是会提示你有多少条未读!必须自己点击那个回应才可以消除,这点非常不友好!
总之,个人感觉嘀咕在设计的时候可能太多技术人员的思维,而不是市场人员的思维,总是想当然。
发表回复